《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美] Charles Petzold 读后感

一、这场科技穿越剧,居然从手电筒开始!
读《编码》就像跟着作者玩了一次超酷的时空穿梭机!谁能想到,讲计算机原理的书竟然从「用手电筒打暗号」开始?两个熊孩子拿着手电筒「哒哒哒」闪来闪去,这不就是最原始的「在线聊天」吗?亮代表1,灭代表0,好家伙,所谓数学上的二进制却来源于生活,大佬们的抽象能力真不是盖的!
作者简直是个带娃高手,把高大上的计算机知识掰碎了喂给我们吃。从手电筒到电报机,再到老式计算机,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懂。像我这种连主板长啥样都不知道的小白,看完居然能跟朋友吹牛说「我知道电脑为啥用二进制了」!
二、技术进化的打怪升级之路
1. 编码系统变形记
摩斯密码就像给字母们编了一套「滴滴哒」的摩斯舞步,而盲文则是给文字穿上凹凸装。最好笑的是电报小哥们,天天「哒哒哒」地按电键,活像在给远方的朋友疯狂发送「震动模式」的短信。
2. 机械大佬们的奇葩发明
看到巴贝奇爷爷的差分机,我直接笑出声——这不就是个全身长满齿轮的钢铁八音盒嘛!还有霍勒里斯的打卡神器,处理人口普查数据快得像开了挂,简直是「Excel古代版」。
最绝的是继电器这个戏精!明明是电话亭里的小透明,硬是被抓来当计算机的「脑细胞」。每次听到继电器工作时「咔嗒咔嗒」的声音,总觉得它们在开茶话会:「嘿姐妹,这个1我传给你咯!」
3. 二进制的逆袭上位
谁能想到灯泡开关的游戏,居然藏着计算机数学考试的答案?书上那个用灯泡做加减法的演示,简直像在玩真人版《别踩白块儿》。当我看到8个灯泡能算256以内的数时,突然觉得自己的手机计算器都变得亲切起来了!
三、原来科学家都是隐藏的段子手
1. 套娃式造电脑
终于明白程序员为啥要学「套娃」了!就像搭乐高,先捏几个晶体管小零件,拼成逻辑门积木块,再搭成CPU大楼。最上层程序员喝着咖啡敲代码时,底层电子还在苦哈哈地跑马拉松呢!
2. 发明家的鬼才操作
继电器从电话亭跳槽到计算机再就业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职场变形记》。还有冯·诺依曼老爷子「存钱式存程序」的脑洞,简直就是给计算机点了「自动播放」的技能点。
3. 电子元件蹦迪现场
当作者把触发器、寄存器这些零件组装起来时,我仿佛看到电子们在开夜店——时钟信号就是DJ打的拍子,电流随着节奏在电路板上蹦迪。原来我的电脑死机时,可能是它们集体跳错舞步了!
四、读完这本书我飘了
1. 拆解黑科技的勇气
现在看到智能音箱都敢指指点点:「别嘚瑟,你不就是升级版手电筒嘛!」终于理解那些拆机大佬的快乐了,下次手机卡顿可能真的会想:「要不要拆开给逻辑门做个马杀鸡?」
2. 技术圈的吃瓜新姿势
终于看懂芯片战争在吵啥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就像是一个封闭式的继电器逻辑门,就像手机从大哥大变iPhone,都是体积缩水、能力开挂的剧情。现在听到5纳米芯片,3纳米芯片也算是明白了,无非就是又多塞入了多少晶体管儿呢?
五、现在我看整个世界都带二进制滤镜
看完这本书的那一刻,感觉眼睛自带解码功能了!街边的红绿灯变成巨型逻辑门,超市扫码枪「嘀」的一声就是在发电报,连我家猫踩键盘都像是在尝试编程——虽然写出来的大概是「猫饭烹饪指南」,(我怕是有点魔怔了哈哈)
这本书最神奇的是,它把计算机从高冷学霸变成了邻家小哥。原来那些让人头秃的术语,都是人类和电子打交道的土味情话。现在用电脑时总会脑补:手指每敲一下键盘,就有无数电子小人在电路板上百米冲刺,把我的「哈哈哈」变成二进制暗号送向远方。
在人均ChatGPT的今天,回看手电筒通信的时代,突然觉得人类好像带着整个科技树在玩「一二三木头人」。每次技术爆炸都是我们偷偷往前挪了一步,而《编码》就是那个帮我们作弊的攻略本。以后在写代码时,我终于可以自信地说:「我可是很清楚的知道我敲的每一下键盘是如何展示到我屏幕上的文字的!」